To be, or not to be
0 关注者
松果先森
15小时前
拯救大兵-皮卡丘(By Sora2) Sora2提示词: 整体风格: 模仿二战史诗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风格,手持摄影机的晃动感,色调偏冷峻、去饱和度,充满颗粒感和烟雾。追求极致的电影级真实感,同时将卡通角色皮卡丘无缝融入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对比。 视频分镜(10秒): [0-1秒] 场景一:登陆艇内的皮卡丘特写 画面: 一只身穿迷你二战美军制服、头戴钢盔的皮卡丘。脸
Gancheng Wang
5天前
1940年,当法国向纳粹德国投降,四十万英法联军被迫撤回英国,否则就会被包围歼灭,英国海空军只有十二万人的运力,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发出了号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小船、岘板哪怕是木筏,请前往救回我们的子弟,救一个是一个。”结果英吉利海峡遮天蔽日,各种杂牌运具居然救回来三十五万人,奠定了最后的胜利。如今丘吉尔这样的伟人没有了,哪些为了救回自己的子弟不惜牺牲的英国普通人还有吗?也几乎没有了。扶今思夕,不仅
朱韵和
6天前
二战时,驼峰航线上600多架运输机几乎全天候运转。据昆明机场总站站长郭汉庭回忆:高峰时,昆明巫家坝机场(“驼峰”航线最主要的终点站)每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图为一架C-46运输机飞抵中国昆明。Getty
德潤傳媒
1周前
【1941年真实录像,美军生产60万辆吉普神车,二战上山下海...】
韩连潮
【二战无名英雄引发的联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德国都先后开发近炸引信炮弹,但都未成功。因为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给养军火供应运输队常常遭日本空军打击,损失惨重,美国急需寻求有效办法来保护运输线。英国和美国分享了其不成功的技术,美国则突破了数百个技术难点,最终在1943年完成了近炸引信炮弹的研发和部署工作,开始在太平洋海战中使用。 这种炮弹通过装载于弹头上的液体电池、微型电子元件组成的雷达,在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