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0 关注者
纳姐 QTown美国新闻中心首席主播,
45分钟前
你今天吃饭了吗? 4200万人领不到食物券,你怎么还敢吃饭? 你怎么还能吃得下饭? 街上挨饿受冻的人你有没有接几个回家给他们热饭和干净的房间呢? 让他们在你家有吃有住,不必露宿街头挨饿受冻,不是很好吗? 你为什么还没有这样做呢? 你没有这样做,就无权指责别人! 马拉歌是私人俱乐部你知道吗?
海外爆料
5天前
🔥 今天我在脸书上看到一位网友的评论,内容如下:如果呐喊无法让生命重来, 那至少我们还能劝醒那些仍在沉睡的人, 让他们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 生而为人,就要向着阳光而活!" 的确,於朦胧唤醒了全世界,他的名字回荡在整个地球上!#JusticeforYuMenglong #YuMenglong于朦胧
LostFound
1周前
美国有经济原因导致走投无路去杀人的,我没统计数据,但是从这些大规模枪击案可以看出来,极少是因为经济原因。美国人个人破产了,房子没了,流落街头的多了去了。毕竟,你不能埋怨美国的制度,人家是勇敢者的家园,你破产那就是自己loser怨不得别人。 但是中国是完全另一种情况。除了越来越少的老实巴交的旧农民阶层,他们默默的隐忍。现在的国民普遍都是认为我是最牛逼的,我搞砸了是社会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 制度
陈小平
2周前
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前辈与盖世人杰万润南先生走了,小平在此哀悼。 我们时常感叹世界不大,彼此常能相见,但遗憾的是,万先生与我的世界足够大,我们一生都没有见过,无论是在北京,在天安门,还是在美国,彼此留下的也只是信件交往。 万先生是六四事件中亲自出场的大人物之一,他应该算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家,(不过,我不知道论经济实力,他与另外一位企业家和学者陈子明谁在当时赚钱多)我看相关报道是,万先生将身家产
Daniel Fang
3周前
只有社会下限的足够高,才是对所有人最有利的选择。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30
社会阶层固化背景下,个体寻求突破与价值重塑的现象持续引发关注。从“大智慧”与“紧日子”的对比,到个人财富观的重塑,再到人际关系维系和资源利用的策略,都反映了人们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积极应对。有人强调通过学习掌握致富技能,有人提倡构建互助共赢的生态,也有人反思教育与财富的关系。与此同时,普通人面临经济压力,消费更加谨慎,而“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也引发人们对财富传承的思考。面对有限资源,人们不断突破常规思路,力求实现个人目标。社会各阶层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寻求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