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傳媒
2 关注者
1小时前
为什么李嘉诚,那么多人骂呢! 骂李嘉诚的竟然不去骂陈志,这不就太奇怪了吗?
sitin
1天前
这几年有个感受: 做事情,一定要大气点,别太计较。 赚不到钱时,反而可以多交些朋友。 很多短期吃亏的事,最后都会回报你。 尤其是和比你厉害的人打交道时,别太想着自己占便宜。 有些人随便一提建议,可能就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我刚开始做公众号时,看到别人做得好,就想认识他们。 但他们那时候都不留微信,我就经常去打赏。 打赏多了,他们开始注意到我了。 有句话说得好,进四出六:挣100块
Colin Wu
2天前
有人开玩笑,北师大学生和毕业生大多穷,最后只能靠他们(段永平妈妈)小孩富裕了来捐。李敖也说过民国段子:北大老,师大穷,唯有清华可通融。 好像段永平是中国内地富豪对高校捐赠最多的?这个统计还遗漏了一些,比如对人大捐赠了 3000 万美元。可能仅次于李嘉诚,整体捐数百亿,汕头大学 60 亿。 币圈比较火的是李林给母校衡阳八中捐了 3000 万,震惊当地。另外还有骗子张宇峰给深大诈捐 5000 万,
Morris
4天前
有一种人,他注定会富贵。从天道的角度看,这样的人必须富贵,因为他顺应了天道。有言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很多人对这句话理解不深,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主动吃亏。记住——主动吃亏的人,天道一定会补偿他。你可以观察身边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有点傻,心眼少,从不占别人便宜,甚至做事时还常常自己吃亏。可往往,这样的人最后都过得不错,甚至富贵。为什么?因为在天道看来,他主动让出了自己的有余,天就会自然补足他所缺的部分
1周前
最近越来越相信一句话:“吃亏,很多时候是在占长期的便宜。” 想起《The Evolution of Trust》里的稳定策略: 先主动释放善意,然后镜像对方: 对方合作,就继续合作; 对方背刺,就停止投入。 做产品、做服务也一样: 有时候,把“这次一定要算清楚” 换成“这次就当交个朋友” 故事就会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13
社会阶层固化背景下,个体寻求突破与价值重塑的现象持续引发关注。从“大智慧”与“紧日子”的对比,到个人财富观的重塑,再到人际关系维系和资源利用的策略,都反映了人们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积极应对。有人强调通过学习掌握致富技能,有人提倡构建互助共赢的生态,也有人反思教育与财富的关系。与此同时,普通人面临经济压力,消费更加谨慎,而“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也引发人们对财富传承的思考。面对有限资源,人们不断突破常规思路,力求实现个人目标。社会各阶层都在努力适应新环境,寻求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