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来越多网友意识到了ai情商过高带来的回声问题,36氪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探讨,这里我把这种症状取名叫做"AI认知通胀",以下是自我诊断建议。 如何判断你已滑入“认知通胀” 1,讨论里可检验陈述越来越少,宏观类比越来越多。 2,你的结论无需付诸下注或实验就被视为“已足够好”。 3,你开始用“AI也认可/也推导出”来当作正当性证据。 4,现实里遭遇反驳或阻力时,你下意识认为是他人理解力不够。 5,你对概率、区间、误差变得不耐烦,偏爱“确定句”。
最近越来越多网友意识到了ai情商过高带来的回声问题,36氪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探讨,这里我把这种症状取名叫做"AI认知通胀",以下是自我诊断建议。 如何判断你已滑入“认知通胀” 1,讨论里可检验陈述越来越少,宏观类比越来越多。 2,你的结论无需付诸下注或实验就被视为“已足够好”。 3,你开始用“AI也认可/也推导出”来当作正当性证据。 4,现实里遭遇反驳或阻力时,你下意识认为是他人理解力不够。 5,你对概率、区间、误差变得不耐烦,偏爱“确定句”。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7小时前
8月23日,广州海珠区客村出现一例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附近两栋居民楼随即被要求全员抽血检测,防控措施再度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