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atius Lee

Ignatius Lee

2 关注者

1天前

再谈愤世嫉俗和情绪化 简中网络上有一种常见现象,分不清事实和观点的区别,就把观点当成事实,以至于偏见、情绪化和愤世嫉俗成了部分群体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比如简中圈有一种常见的愤世嫉俗称中国人是劣等人种、中国文明是劣等文明,甚至把这种观点说成是普世价值。你拿着这种观点去问欧洲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他们普遍接受这种观点吗?显然这是情绪宣泄和愤世嫉俗,与事实毫无关系。 愤世嫉俗已经达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比如说你认为中国人跟其他人种没有多大差别,既有人性卑劣的地方,也有正常人性(虽然极权国家会扭曲正常人性);中国文明并不比其他国家高尚,也不必一定比其他文明低劣,它跟印加文明一样有野蛮嗜杀的地方,也跟印度河文明一样有自己的特殊性。你即使表达不偏不倚的观点,也可能触犯愤世嫉俗群体,招致这些人的集体情绪宣泄,于是你成了这些人党同伐异的讨伐对象。这是十分幼稚、极其荒诞、但赤裸裸的事实。偏偏很多人就喜欢这样装老练。 这不是对称的辩论,而是一些人在表达观点,另一些人在发泄情绪。你永远无法跟发泄情绪的人正常沟通,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他们漏洞百出的逻辑挑出他们问题所在,即使他们以逻辑学的名义向你发起挑战。裹挟容易失控的情绪的逻辑学不是逻辑学,而是诡辩术。在这种地方白费口舌毫无意义。 发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毫无必要,因为它不但恶化言论环境,还不断挑衅和引战,造成群体之间严重撕裂,个体之间互不信任、互不合作、互相为敌。 容易情绪化、容易受到愤世嫉俗情绪左右的人把情绪当成知识器官,这是造成认知局限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人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表达怀疑态度,相反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信,我们反而要怀疑这人太轻信。但是怀疑并不一定产生知识,尤其是在掺杂情绪的时候,怀疑就跟知识相距更远,因为这样的人是在用情绪来认识世界。 美国喜剧演员George Carlin说,每个愤世嫉俗的人在内心深处是一个希望破灭的理想主义者。这话确有一定道理。愤世嫉俗者跟理想主义者有几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很容易被一种特定情绪架着走,进而分不清现实和理念;其次是他们都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因为分不清现实和理念差距,这使得他们同样脱离现实;脱离现实的人不大可能同时也是一个务实的人。 说愤世嫉俗者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什么不妥,他们的区别只在于愤世嫉俗者是幻灭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甚至价值体系崩坏,他们处在对现实不满又无法改变现状的尴尬处境中。不管怎么说,这都改变不了他们是令人尊敬的失败者这个事实,即使他们也一样攻击肯定这一事实的人。 政治上的现实主义者当然要跟理想主义划清界限。这对于保守主义政治来说尤其如此,尤其反对理念先于现实这种做法。讽刺的是: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包括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可能互相指责对方脱离现实,这也就形成了认知的魔法圈套。然而实际上呢?他们指责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现实。 愤世嫉俗者也面临这种认知困境,他们理解的现实是幻灭重新构造的现实,是对现实的主观改造,他们用这个现实来解释自己的幻灭,也以这种幻灭来威胁其他一切尝试。 判断政治现实主义与愤世嫉俗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成功克制情绪化:如果始终用一种幻灭感来架空现实就会无法摆脱情绪化,也就无法认识现实。 比如同样一场败仗,有人看到了死亡,有人看到了惨败,有人看到了人性残忍,有人看到了战争真相,有人看到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最终)反败为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