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atius Lee

Ignatius Lee

2 关注者

1天前

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小企业主来信说,自己有努力去吸引年轻人组成一些小型团体,还主动加入一些与学生有关的公益组织,但是进展相当缓慢。一则是年轻人极端情绪和悲观情绪太重,二则是尽管志同道合但缺乏行动力、缺少合作态度。这样的情况让这位朋友感到很沮丧,也很迷茫相关进展跟不上经济崩坏速度。 首先,我非常钦佩这位朋友的社会行动力和奉献精神,也很感激他长年默默关注社会问题,并且专心做事情。当然也很感激他对我的信任。 开展社会运动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社会动员。拉一些人建一个微信群或者电报群,或者私底下经常聚会,这些事情是很容易的,但一旦结社活动政治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像上面朋友提到的困难就是十分典型的问题,这是毫不意外的事情。 这位朋友问到:怎么才能使这种私下结社活动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呢?要怎么做才能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一小撮核心成员团结起来呢? 这无疑是真正的社会活动家才会提出的疑问。对此,我的意见是仿照清末结社形式,以组织学习活动的名义来进行结社尝试。比如学习小组、读书会、地下论坛、私人沙龙和私人演讲活动等等,这种地下活动形式在极权国家铁拳统治下比较常见。波兰在1970年代有一些知识分子恢复了“飞行大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结社方式),在私人住所里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和演讲。中国清末还有人以教育会社名义结社,这类组织也是以集体学习的名义来进行动员和实现社会自组织(“社会自组织”这个概念在冷战期间东欧地下运动圈比较流行)。 社会运动为什么以集体学习活动为名实现社会自组织呢?这是因为社会运动首先是一种新思想运动,其次是新人格培育活动,最后才是实现有效的社会联结。 19世纪英国伯明翰存在过一个“月光社”,由科学爱好者、发明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共同组成的私人结社。这个月光社后来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不是因为它的成员一来就是由名人举办,而是参与者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潮和共同推动了社会变革。 我在这里提月光社,倒不是拿19世纪英国跟现在处于极权国家统治下的中国做比较,而是说月光社是一种较典型的学习结社模式,它通过共同学习、演讲、讨论和传播思想把自己成员培养成了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月光社并不是以名人俱乐部的名义供有闲阶级饭后消遣,它的成员日后取得重大成就得益于学习型结社产生的社会效用(后来还因为月光社名声大噪吸引来名人参与)。 学习型结社是一种处在社会变革前夜的特殊组织,其社会功能就在于重塑个体、锻造社会纽带、培育新思想,以及为传播新思想扫清道路。 我们在缔造学习型结社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压制功利主义企图:你们首要目的是学习自强、共同进步,而不是单纯以是否利用这种结社来煽动起义和暴乱作为成果衡量标准(清末有许多极端组织就走上了这条道路),因为不管推动什么样子的社会变革,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社会好起来,而不是为暴乱而暴乱。 这种学习型结社不需要参与者都有多高的文化,但是需要参与者下定决心与其他人每期依照特定主题来共同学习、讨论,这当然也会锻炼参与者的演讲、说服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优异者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组织的中坚力量,乃至成为更大规模地下结社活动的领导者,这就是结社要产生的可以量化的主要成果之一:培养和锻炼人。 我们之所以反对功利主义心态,是因为我们最迫切的任务并不是着急推翻极权国家,而是培养可以推翻极权国家的人才和社会环境。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的地方。 学习型结社对于培养社会环境的助力就在于它不断培养和锤炼成员之间的纽带,培养个体之间的信任,培养合作和互助精神。假如我们把一个小圈子想象成一个圆环,多个圆环互相交叉(比如通过中间人或者一人横跨多个圈子)就形成了社会运动的广泛纽带,就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这样的学习型结社当然应该在地下进行,比如在住所里,在不被其他人监视的地方。假如结社活动本身就有很强的功利属性(比如反复强调推翻极权国家),那么成员之间就会胆战心惊、鬼鬼祟祟、畏首畏尾。如果每个成员都抱着改变社会、创造新人和学习自强的态度来结社,那就不必自己给自己平添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 当然,这不是说这样的结社虽然不违法就会被中共容忍,中共不容忍任何形式的结社。中共希望社会保持一盘散沙状态更有利于其统治,所以即使是学习型结社也一样会被打压,就跟家庭教会被打压是一个道理。 这样的环境就迫使我们谨慎扩大圈子,不要好大喜功,也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稳扎稳打地推进,要培养应对镇压的弹性应变能力。要始终记住:你结社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和社会环境,不是一来就搞个烂摊子收不了尾。 我前面有文章讲到,跨出第一步是从有限信任、有限接触和有限合作开始的。我绝对不鼓励个体在发展朋友圈子的时候,毫无保留和盘托出,这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拿出去赌博。但在长期合作和互信的基础上,在社会纽带强化到可以完全信任的程度,仍然要毫无保留信任自己的同袍,以免因为缺乏信任引发猜忌等等。 话说回来,学习型结社要学习什么呢?读书当然是最常见的形式,除此以外还可以以兴趣(比如科技爱好者、摇滚音乐爱好者、运动项目爱好者等等)名义结社,而学习和讨论的主题围绕兴趣点来进行。当然,也可以以具体政治技能的名义进行学习型结社活动,比如以培养公民的政治才干为目的的结社(包括分享政治案例、历史案例、学习公共演讲、锻炼游说技巧等等)。包括我先前曾在YouTube节目里讲到以学习情绪控制和培养个体韧性为目的结社也可能是重要主题(比如学习斯多葛主义的情绪控制技术)。哪怕就是以新思想学习为主题的结社也非常值得推崇。 不论哪种形式(包括定期进行网络电话会议等),不要忘记结社的目的是为社会运动培养人才和社会环境。如果抱着功利主义心态,不仅会造成人人自危,还可能适得其反,难以发展成员。 学习型结社是培养核心圈子,在不同圈子之间互相串门,既是在交流经验和心得,也是在考验个体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更隐蔽的层面还是将不同圈子串联起来增强社会纽带和共同应对(镇压)风险的能力。除了核心圈子之外,在不暴露地下结社的情况下有限接触其他社会组织也会有助于扩大社会活动范围和吸收新人才。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组织学习型结社,不必因为活动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开展就沮丧——相反,如果全国都在组织这样的学习活动,这才是不正常——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小圈子培养成最能够影响和促成社会变革的那3.5%人口(我之前节目里引用过哈佛大学政治学家Erica Chenoweth的数据)。 你有关社会的变革信念不仅来自你的自己小团体,也来自不断学习和吸收新思想的新动力。当然我们所有正在改变的时代新人也会成为你的信心和动力源泉。没有人是真正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