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40家银行推出“养老贷” 潜在风险需警惕】当养老遇上贷款,继“续保贷”之后,湖南地区多家银行营销“养老贷”产品引发关注。7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至少40家银行落地了“养老贷”产品。什么是“养老贷”?简而言之,就是银行借钱给客户补缴养老保险费,资金直达个人社保账户,通过贷款补缴差额后,让客户在退休后能领到更多养老金。“养老贷”的核心是为参保人提供资金补缴养老保险,通过提升缴费档次换取更高养老金。“养老贷”适用于两种情况,一类为,客户之前未缴纳过养老保险,现在想要缴每年6000元的档次,按缴费年限15年计算,共需缴费90000元,可在银行全额贷款。另一类为,比如客户之前每年缴纳300元养老保险,已累计缴费4500元,现在想要提升至每年6000元的档次,若按缴费年限15年计算,共计缴费应为90000元,中间所需的差额85500元,就可以从银行申请贷款。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多家银行的宣传信息发现,“养老贷”的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9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5年,且“年龄+贷款期限”≤75岁,特惠年化利率一般在3.1%—3.45%之间。由于各地区养老金政策不同,归还贷款后可支配的金额也有所不同。以贷款90000元,年利率3.1%为例,若客户为邵东市户籍,按照当前政策,60岁办理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808.48元。在归还每月625.86元的本息后,客户每月还能剩余182.62元自由支配,比不办理提档补缴多领取21.62元。长沙市户籍的客户则能支配更多资金,按照现有政策,该市退休后月领养老金构成为,长沙市政府基础养老金306元+个人账户养老金(90000元/139=647元)=953元,每月还款后剩余可支配金额约为327元。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在长达15年的贷款周期中,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政策调整等变量难测,若借款人中途身故,剩余债务可能转嫁子女。更值得深思的是,当金融工具深度介入养老保障领域,如何平衡商业属性与社会公益,避免“以贷养老”异化为新的债务负担,成为亟待厘清的命题。更多详情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2361668_120347736 ; :sys_video: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的微博视频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86576301621343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AqOxg74o#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