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来自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具体税率如下: 25%: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突尼斯 30%:波黑、南非 32%:印度尼西亚 35%:孟加拉国、塞尔维亚 36%:柬埔寨、泰国 40%:老挝、缅甸 把这个名单按照税率从低到高排列就非常有意思。日韩是美国的传统盟友(狗),老挝缅甸是中国的转口贸易小弟。 按理说美国作为老大对小弟不应该这么狠得,但日韩其实非常了解该如何跟川普执政的美国相处,在跟随美国政治光谱一起换完领导人(石破茂,李在明)之后,这两国基本都采取了龟缩拖延战术。尤其是近期频频登上新闻头条的日本汽车25%关税一直没谈拢,毕竟汽车制造对日本来说是支柱产业,起码影响几百万直接就业及背后整条产业链,堪称国运之争。但实际上这个25%还没最终实施,最终落地的税率大概会在10%-20%,25%只是典型的TACO式漫天要价然后等日韩去谈判而已。 而从政治角度看美国对日韩加税就更有意思了,美国知道自己的衰退不可避免,近年已经开始从冲绳等第一岛链基地静悄悄的撤走不少人员,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也是必然的事情,这也是美国一直在逼着台湾日本韩国在他彻底退出前把制造业搬到美国本土的直接考量。但对于这些本地人来说,谁当爸爸都是爸爸,只要自己兜里有就行,亲爹干爹都是爹,伺候谁的最终目的都是自己的过得好。所以在交接过渡期都是想尽办法拖延抵抗。毕竟产业牵走了是死,税交的太多也是死,那还不如抗争一下,最后如果能拿到一个10%基础税率大家就都能过得去。 日韩制造业一旦受损,得益的会是中系,美系,德系制造,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对日韩的打压还是要掌握分寸的,既要自己得到好处,又不能让竞争对手获利,所以日韩在8.1号之前其实还是有很大机会争取到更低的税率的。现在仍然是川普惯用的极限施压措施而已,日韩的拖延战术已经拖了半年了也算争取到足够的调整喘息空间了,相信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后续达成妥协的概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