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y

Shelly

0 关注者

3周前

看到很多人在讨论workflow和agent哪个更好,我想说几个被忽略的关键点。 技术上,类n8n工作流集成LLM节点后,已经具备了推理、记忆、工具调用能力。 一个有LLM节点的n8n工作流,本质上就是带结构化约束的agent。 纯agent是完全自由的智能体,会学习、演进以及适应复杂的变化场景,n8n+LLM是有规则边界的智能体。 功能上,两者越来越相似。但是,当一个产品要客户买单的时候,真正的问题不是技术实现,而是谁掏钱,为什么掏钱。 企业老板的逻辑: - 不买工具,买结果 - 降本的逻辑最直接 - 原来10个人的活,现在3个人干,这是他能算清楚的账 - 但他担心风险:出错怎么办(需要有风险承担者)? 个人用户的逻辑: - 不要配置,要即用 - 今天写文案,明天分析数据,后天回复邮件 - 没人愿意为每个随机任务去配工作流(已经有的工作流,遇到要根据个人情况去做调整,整个工作流就不work了) - 一句话能解决的,绝不用两句话 其实这里有分化3层的人群: 工具层:功能强大,给专业人士用 服务层:个人开发者做外包,企业买结果 终端层:直接面向最终用户,零门槛 而现在需要KOC,就是承担着使用工具层去给企业交付结果的中间撮合层。n8n, make, RPA 这种,他的客户群体更多是个人开发者,而不是终端使用的人。企业端要交付结果,个人端要灵活易用。 中间层撮合很重要。到底这里的撮合是用技术实现,还是人去实现,不重要。 我们也不用纠结是哪个技术路线,理解客户的掏钱逻辑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