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是可以战胜大国的。 在军事科技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之后,在地面部队的冲锋已经无法决定胜负的时代。 由牲人组成的炮灰部队已无法靠数量堆出胜利,也无法阻止B2轰炸机和斩首无人机的联合行动。 拥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链国家,只要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意愿,就能稳胜。 所以,当中共国分裂开来, 当红色中国与改开中国的残存势力各据一方,彼此争斗,请不要以为汇合了残存牲人力量的那一边一定能战胜另一边。 在台湾和中共国之间,军事优势并不一定象中共宣传体系所说的那样,是在人口众多、舰艇众多的中共国一边的。 在中共帝国因贫富分化到极致,阶层分化到极致,社会撕裂到极致而崩解时,军事优势也并不一定属于红后代们。 因为真正掌握军事资源的人,更亲近技术逻辑的人,可未必会站到红色中国那边。 在今天的中共国版图里,财富聚集在哪些地区? 想要守住财富的军事资源,想要保命保财的政治资源会倒向哪些地区? 在所有人都不得不“站队”的时刻,聪明人会站到哪一队? 穿透历史的迷雾,强弱其实从来都是分明的。 中共国今天的所谓“强大”,只是伊朗式的强大,而台湾,背靠整个产业链阵营的台湾,才是更接近以色列的存在。 在中共国内部,红色中国的强大,也只是伊朗式的强大,改开中国看似已经衰落,但到了改开中国的残存势力终于绝地反击之时,受产业链逻辑渗透最深的沿海诸省制造业重镇割据自保之时,它们才会是更接近以色列的存在。 而伤害链逻辑的信徒,又从来都是欺软怕硬的。 小国是可以战胜大国的,因为人口、面积和资源上的小国未必是弱国,大国则未必是强国。 最本质的规则是,强国会战胜弱国。 在需要作出战略预判的时候,你要看的不是谁大谁小,而是谁强谁弱。 而在背靠欧美的台湾和中共中央之间,在未来的沿海诸省和中共中央之间,在由改开系地方势力组成的割据者联盟和由红二代组成的帝国残部之间,谁强?谁弱? 按中共宣传来算,今天当然是中共强,是红色中国强。 但事态持续发展会令真相浮现。 技术逻辑则会让真正的弱者无所遁形。 伤害链的强大,是纸老虎的强大。一个在由炮火决定胜负的时代仍然依赖炮灰的阵营,它自诩的强大早已消逝,只余对昔日风光的追忆。 今天的伊朗,就算全力以赴,还打得过以色列吗? 今天的中共军队就算倾巢出动,又真的能占领台湾吗?不会在渡海中途就因习近平被斩首,指挥系统被内敌外敌联手瓦解而陷入混乱吗? 一旦中共帝国因财政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叠加走向崩解,中央无法保持对地方的全面控制,属于红色中国阵营的那些势力又能在以无能著称的红二代纨绔们的“亲自指挥”下,发挥出多强的战斗力,在重建伤害链系统,消灭新兴产业链国家这条路上走出多远呢? 在未来的中华沦陷区,谁才是真正的强者,谁才是真正的弱者呢? 在强弱分明之后,谁才会是沦陷区亿万伤害链信徒表示臣服并奉献忠诚的对象? 在未来的中华沦陷区乱世乱局中,谁是以色列,谁是伊朗呢? 内塔尼亚胡在以色列国内不是没有反对者,赖清德在台湾岛内也一样。 但这并不影响国力与国力的比较。 因为什么? 因为与技术逻辑背道而驰的伤害链国家选择的,从来就是一条通向弱者之路。 伤害链逻辑曾是全世界的主流,但伤害链阵营曾经的强国却以飞快的速度一个个衰落下去。 伤害链逻辑本身,就是一种让社会积贫积弱的逻辑。 是种让社会内耗的,自残自伤的逻辑。 产业链逻辑却是一种相反的,鼓励从个体到族群到整个社会自强奋进的逻辑。 我们今天在国际社会看到的强弱分明,和我们未来会在历史舞台上看到的强弱分明,都是选择了不同逻辑的国家和族群必然得到的结果。 而我们必须提前看清这结果,以免自己作出错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