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timeline 上大家都在讨论钱和爱情,是个蛮有意思的话题,我这里不想用「真爱」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没有一种爱不是真的,没人能像专业演员一样伪装爱,如果对方不爱你,很容易在对视的眼神中看出来。 就谈爱情本身,也有许多人在这个词之前附加了立场,比如竹内亮采访我时,刚下大溪地旅行的飞机,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旅费多少钱,是不是我出的。这话的背后就像在质问我,如果经济状况不同,你很难辨别出别人是爱你的钱,还是爱你的人。 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个人还没走出他的青春期啊。有的时候我会有点羡慕这种人,因为他们太多事情没有体验过,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有些遗憾,因为人不应当在认识到美丽之前,深陷世俗之恶的泥潭,但我无法要求所有人像我一样在逆境时时常仰望月亮,我知道有时候我们只是活在这世上,就已经很难抬起头。 钱是一种权力,这让人们无法不从权力的角度思考爱,或者说,将一切归结于权力。这有一定道理,但并非所有看起来正确的逻辑都能帮助我们过得更好。钱也是一种恩惠,主爱世人,不仅是因主帮世人承担罪与责罚的痛苦,也降临恩惠与众人。 时间与精力,情感与念想都是恩惠。诸般恩惠之中,钱与时间相比不足挂齿,因为时间是我们所有人从造物主那里求来的恩惠,是所有恩惠中最重要,最应被珍视的。 谈回爱,爱是关于恩惠的艺术,绝不是一方施舍,一方予求的单向流动。父母爱子女,看似是无所求的付出,但没有父母是神,千金难买再少年的情感回应,是孩子们给父母最真挚的恩惠。男女之间的爱,或者说,我们不要固执于性别,人类之间的爱,要更纯粹一些,因为没有人对他人有着某种生来的责任,我们追求爱,创造爱,享受爱,总是开始于对恩惠的索求,热烈于对恩惠的付出,沉溺在恩惠的流淌之中。 所以,比起思考「我们如何才能遇上真爱」不如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即我们如何创造和保持恩惠的流动,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关键问题之一。 努力挣钱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权利,努力运动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尽力空出时间陪伴。无论是各种方式,恩惠的流动都要求爱情的两者或者多者自身的恩惠更多,树大才能让人蒙阴,如果我们自身不能变成更好的人,就无法持续地付出爱,如果只是一时好运,一味承蒙他人爱的恩惠,最终这种单向的流动也会枯竭。 当我们成长为大树,自然会有人来遮阴避雨,野餐嬉戏。遇见则是更奇妙的话题了,在遇见之前,最可惜的莫过有缘无份,反过来说,如果一路日晒雨淋,不曾碰见一棵大树,也无需懊恼,世间就是这样的,有雨林,草原,沙漠与大海。享受旅行,感谢每一处人生的风景,感受世界,成为自己,放轻松,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