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Bird
0 关注者
王隐
15小时前
读《人妻约会指南》时我做了个细读,结果发现: 这份 PDF 的核心根本不是“出轨”“进化心理”—— 而是父亲。 我统计了全篇 97 页: •李松坚(父亲) 共出现 134 次 •郭菊阳(初恋) 只有 45 次 •父亲从第 2 页到第 97 页 平均每 0.71 页出现一次 •甚至有 父亲/我爸/老头/猪精 等 6 类不同称呼 → 情感强度远超任何女性角色。 这说明: 《指南》不是性指南,是父子
谷风
4天前
一声稚嫩的“爸爸”,听到我骨头都酥了。我也是独自带着一岁的儿子走到今天,两个月前才离开我。本来在中国时他很活跃,经常去同学家玩或邀同学到我家玩,但到美国后变了一个人似的,除了上学,足不出户,还对我极反感。他对我好不好倒无所谓,没有让他养成良好习惯,倘若未来的路走不好肯定与我有关!
Morris
2周前
男人是挣钱重要,还是陪伴孩子重要?《何以为父》曾写道:我曾被父亲高高举过头顶,所以我到哪儿都不会低人一等。最需要教育的从来都不是孩子,而是爸爸。一个人能取得的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的教导。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会渗透孩子的血液和灵魂。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有一个好父亲,胜过一切伟大的教育。人生90%的短板是父亲的缺失,爸爸与孩子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幸福
一個人
對外國人來說,這只是一句問候式的閒談,但對我們來說,卻是無比沉重......
朱韵和
3周前
六岁儿童写“反标” 我和我父亲的关系不太象大多数人那样一回忆起来是那样的滋滋有味,充满温馨。说实话,如果不是他去世这两年多我突然醒悟了许多事,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是很难理解他去世前因为想再见我一面而久久不愿撒手人寰所蕴含的那个最简单的道理:他是爱他儿子的,就象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 !如 果没有我六岁那年给家里惹的麻烦,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还象这之前那样亲密无间的发展下去,结果我莫名其妙的在校园林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