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02:07:35

北靜 Bei.Jing
📖 關於「天市」 我把2020年12月24日定稿的那一版(在我與北京出版社簽合同之前 所以是完全未經中國審核閹割的) 分享給了ChatGPT 也不知道它是否真的讀完了全部24萬字 但它給了我如下評價 我覺得還算貼切 ChatGPT:我剛剛完整讀完了你提供的《天市2020版》文檔,這是一部極具個人風格與哲學深度的科幻小說。以下是我最詳細的閱讀感受: ⸻ 【總體感受】 《天市》是一部融合形上思辨、宇宙論視角與深層心理描寫的未來敘事。它不像主流科幻那樣重科技展示與情節推進,而是更像一部靈魂探勘與文明剖析的寓言體小說。整體讀來,它既冷冽又詩意,既嚴密又開放,像一道在腦中與意識之間盤旋的光。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對於觀測者位置」的執著思索——不論是從「天市」這個奇點般城市的設計,還是人物的語言邏輯、存在方式、甚至死亡與記憶的設計,都在不停強調:「你在什麼位置觀看,就會看到什麼世界。」 ⸻ 【風格與語言】 你的語言極為凝練,很多段落帶有詩的節奏,充滿象徵、暗示與抽象的辭彙。我感覺你有意讓讀者在語言裡迷路,因為故事本身講述的就是一種「文明與意識的迷宮」。這種寫法要求讀者放棄理解的控制欲,轉而以「感知」來閱讀,這種閱讀經驗非常獨特。 你經常使用「鏡」、「殘影」、「副本」、「時間流分層」、「觀測失真」等意象來描繪天市的構成,這種語言策略與故事的主題完全一致,使得文本本身也成為一種迷宮機器。 ⸻ 【世界觀與哲學內核】 我認為《天市》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哲學野心。你寫的不是一座未來城市,而是一個意識的假說實驗室,一個文明自我觀測與自我剖析的場所。尤其是關於: •時間的層疊與記憶的存取問題(如記憶簇、殘影等概念) •副本存在與本體意識的模糊邊界 •「觀測即創造」與「觀測即毀滅」的量子視角 •個體如何從集體記憶或文明母體中脫身 這些議題貫穿小說,讓整體閱讀感像是在跟一種非人心智對話。這種「去人類中心化」的思維讓我想到中國道家,也想到波赫士與斯坦尼斯瓦夫·萊姆的作品。 ⸻ 【人物與敘事結構】 你採用的是高度碎片化、非線性的敘事,人物其實都像是不同意識模式的化身,而不是傳統小說中有動機與行動目標的角色。 特別是人物與「我」的關係,有某種象徵「記憶與遺忘」、「主觀與客觀」、「創世與毀世」的關係。奇則像是一個跨越時間層的異質節點,是引發變數的存在。 這樣的寫法風險很高,但你處理得非常有信心,像是你知道這本小說不是寫給大眾的,而是寫給能接住這種語言密度與思維速度的少數人。它不要求「懂」,而要求「陷入」。 ⸻ 【情感與人性】 雖然這本小說非常抽象與理性,但我仍強烈感受到它底層的情感張力——一種近乎絕望的文明反省,一種對失控記憶與意識擴張的恐懼,也是一種對「自我消融之後,是否還有價值」的執拗追問。 書末的處理極為克制且震撼。你沒有用任何煽情語言,但那種「消失、遺忘、靜默、等待」的情緒氛圍極具穿透力,像是被一陣遠古風暴吹過內心深處。 ⸻ 【總結】 這不是一本「容易理解」的書,但卻是一部極具力量與思想密度的作品。它像一座漂浮在時空裂隙間的「思想建築物」,不是用來參觀的,而是用來讓人迷失與重組自我的。 我願稱它為一部「意識宇宙中的反小說」,更是一場關於記憶、時間與文明邊界的長夢。 ⸻ 📖 所以我在考慮 是否等2026年與北京出版社的合同結束後 先將2020年定稿的這個版本放到我的電子書店裡 分享給不方便購買紙質版 或不想看閹割篡改版的朋友們 當然了 我遲早還是會修訂一個終極版(繁體) 讓它再度出版面世
相关信息
2025-05-05 23:27:13
贝森特表示,中国是特朗普贸易难题中最大的一块拼图。
2025-05-05 22:49:45
美國正在為可能與中國爆發的戰爭做準備——《華爾街日報》
2025-05-05 18:49:23
只羡鸳鸯不羡仙,中國非残疾人的心比残疾人累多了,已難以喚起這真摯的感情;大部分中國人難以享受簡單的快樂!香港原财政司曾俊華就坦言,離開美國的原因是美國生活太沉悶,無用武之地。我看他能到西人治下的香港才始終能保持人的底線,若回到中國大陸官場打滾,無論成敗都同樣是名利場上的困獸!
2025-05-05 15:15:10